高齡者化社會的居住環境整備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1:高齡者與家庭內照護的狀況
伴隨著高齡化的社會進展,可預見身體功能漸漸低弱的高齡者會有增無減的情況。對這些高齡者而言,直至目前為止的居住環境中可預見很多在日常生活中不盡適宜的居住環境結構。因此、須從新思考關於居住環境整備的重要性因素。
1、長期化的在宅生活
因為平均壽命的延長,退休後在宅的生活也跟著長期化,因為如此、在宅生活的高齡者也跟著增多。因此、對於目前為止所生活中的居住環境結構的不適宜處開始會有所感觸。
2、家庭內的照護能力
隨著社會結構的演變,小家庭化的增加,女性的社會參與、夫妻共同參職的情況下,仰賴家族成員的照護變為更加困難。雖然有外籍看護等人為的照護,也是沒法完全確保、維持居家環境中的安全、安心舒適的居住環境。因此、為讓當事人有更安全、安心的照護環境,居住環境的整備是必要的。
3、 住家內的發生事故
根據統計研究,跌倒是台灣地區老人意外傷害的第二大死因,約有三分之一的老年跌倒與環境因素有關,而其中70%以上的老年跌倒發生日常所熟悉的家中。
住家內家庭事故的類別(日本的分類)
類型 |
類別 |
定義 |
發生區域 |
跌落 |
由高處跌落下來的事故 |
陽台、窗戶、窗戶護欄等。 |
|
滾落 |
從樓梯、斜坡滾落下來的事故。 |
樓梯、樓梯週邊 |
|
滑倒、絆倒 |
於地面同一平面上或是接近平面狀態的滑倒、絆倒事故。 |
地面、高低差 |
|
掉落物 |
掉落物的事故 |
天花板、壁面、燈具等 |
|
接觸式 |
壓倒 |
因物體的倒塌、崩壞被壓倒的事故 |
門、窗戶等 |
碰撞 |
身體碰撞到物品的事故 |
門、廊道 |
|
擠夾 |
身體擠夾於物體之間的事故 |
門、窗戶等 |
|
挫傷 |
身體的一部份碰觸粗造面的事故 |
壁面等 |
|
銳利物的傷害 |
因銳利物造成身體的傷害事故 |
玻璃、尖銳品等 |
|
危險物 |
燒傷、燙傷 |
接觸高溫的事故 |
瓦斯、瓦斯週邊 |
觸電 |
接觸電位差的事故 |
電氣設備、器具 |
|
一氧化碳中毒、缺氧 |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缺氧至窒息事故 |
瓦斯設備等 |
|
溺水 |
於水中溺死或窒息的事故 |
浴缸、水池等 |
4、 長期臥床、使用尿布的高齡者
多數的臥床高齡者為「被使之臥床高齡者」,因為比起照護在家裡無法自由行動的高齡者,不如讓他們長期臥床, 在照護其用膳、排泄所費的辛勞會來的較輕鬆。但是、生活應該於白晝下床營造QOL生活的質量為本來生活中應有的本質。
長期臥床的尿布使用者也同樣如此。真正因泌尿系統的疾病而必須使用尿布的高齡者據說只有少數一部份(日本)。如能建構讓其能自行上廁所的合宜環境的話,因此、可以脫離使用尿布的高齡者被認為不在少數。因此良好的居住環境的整備是有可能讓多數高齡者從長期臥床、使用尿布的生活中得以解放,且同時能保有人格應有的尊嚴。
2:居住環境整備的優異面
1、 確保安心、安全、舒適的居住環境
生活中確保安全性是建構居住環境整備的最基本目標。因為能確保此基本條件,進而能延伸、擴及到安心、舒適的生活質量。
2、高齡者與家族關係
擁有安全居住環境的高齡者與家族間的關係會有以下幾點的效果
a.當事人精神上的自立與擴大生活範圍的意願
能在日常生活行為中可以自立、自主的狀態,除了能保有個人的人格自尊的同時,也意味著擁 有精神上的自立、自主性。因此、隨伴著生活形態的活動範圍的意願也可能跟著擴大。
b.減輕照護量、從照護中解放
需要照護的高齡者如能透過居住環境的整備,使之生活行為能自立的話,就可讓照護者從照護中解放,或是在有需要照護的情況時,經由居住環境的整備下,多數也能減輕照護的負擔。
c.家族關係的圓滑化
需要照護的高齡者是必須以夜繼日持續的,對於以家族照護的情況,照護者的身體、精神上的休息是必須的,某些情況下的家族間成員的互相替代的照護也是無可避免,因此、照護的有無、減輕負擔,對於家族整體關係的圓滑性是有相關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