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

文章發布時間: 2015-08-24

特徵與病因

骨折是指身體骨頭折斷、有裂隙、或骨頭結構有連續性的斷裂。

依原因來分類,有外傷性骨折丶病症性骨折、疲勞性骨折。因外部的力量所產生的為外傷性骨折。因骨質酥鬆或腫瘤等病症使得骨質變得脆弱,受到些許外力就㑹發生骨折的情況為病症性骨折。運動選手等以重覆性動作慢慢形成的骨裂縫則為疲勞性骨折。

依病狀來分類,骨折處沒有傷及皮膚的皮下骨折(單純骨折),與骨折端外露出皮膚的開放性骨折。開放性骨折因為骨折端露於空氣中,提高了感染的危險性,且容易引發骨髄炎等併發症。對於骨折處周邊的皮膚丶血管、神經丶肌肉丶器官等的傷害也難以避免。有些情況則可能骨髓的脂肪凝塊跑進血管,而引發腦或肺的脂肪栓塞這類的併發症。開放性骨折會比皮下骨折所需的治癒時間來得長。

也有以骨頭折斷的程度區分為,骨頭完全折斷與部分不完全折斷。

發生骨折時會引發疼痛丶皮下出血丶變形的情況。又因為骨頭支撐力的降低,引發各種身體功能的障礙。

骨折的成因

高齡者因為平衡感、肌肉、關節可動域的限制,以及視力丶聴力丶骨質酥鬆等身體功能的降低,容易發生絆倒、摔跤而造成骨折。一般來說,下骨盤(屁股)的摔落丶絆倒這些不易造成骨折的外力因素,對於患有骨質酥鬆症者,也會容易引發骨折。再者,老人失智症所併發的排徊現象也容易發生骨折情況。

發生在高齡者身上的骨折情況,

通常有下骨盤(屁股)坐摔時的脊椎椎體壓縮性骨折,跌倒時所引發的股骨頸骨折,在絆倒時用手去支撐,造成橈骨遠端骨折丶尺骨遠端骨折,或是摔倒時撞繋手肘,引發上肱骨外科頸骨折。

因骨折而長期臥床時,易形成廢用症候群。

脊椎椎體壓縮性骨 股骨頸骨折
椎體壓縮性骨折 股骨骨折
橈骨丶尺骨遠端骨折 上肱骨外科頸骨折
橈骨_尺骨的遠端骨折 肱骨外科頸骨折
骨折的復健與治療

治療骨折的最終目標在盡早得到良好的醫療,且不讓四肢留下任何功能的障礙。因此復位、固定與復健是非常重要。

復位是徒手把骨折部位用拉伸或壓迫的方式復位,並以固定為目的的牽引療法。固定式則是用石膏或夾具等,從外部固定骨折部位的外固定術,以及經由手術直接在骨折處以金屬鋼釘及鋼板等固定的內固定術。

高齡者因長期臥床之故,容易引發癈用症候群,所以在治療後應盡早離床,開始展開復健。復健的內容有訓練關節的可動域、強化肌肉群丶及步行訓練等等。

生活中的問題點與住居環境的整備

骨折造成種種生活的不便

高齡者一旦發生骨折,由於身體功能的降低,會形成總總生活的不便,有需要對居住環境加以調整。脊椎椎體壓縮性骨折在伸直弓背時,常會牽動到腰背筋,因此久坐或久站都容易引發腰痛。股骨頸骨折的處理方式,會採取去除骨頭以置入人工骨頭的置換術,由於是用金屬固定骨折處,因此會降低行走能力。橈骨、尺骨的遠端骨折,則因為骨片在整復後大多是以石膏固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雙手的行動是不方便的。肱骨外科頸骨折是以手術或徒手復位後以石膏固定,這段期間無論入浴丶更衣都會相當不便。

生活中防範骨折

防止跌倒是第一要務。儘可能消除室內的高低差,防止絆倒。需要進行較為大幅度的上下身體重心的運動,如從床位站起,需單腳跨姿進出浴缸的區域,應裝設扶手(握把)或台板等裝置。

高齡者的日常生活可以以床為主。需要照護、但有行走能力的失智症高齡者,為了縮短移動距離,並減少跌倒的風險,可以在床邊放置移動式馬桶。

因白內障而視力衰退、且眼睛對昏暗的適應也降低的高齡者,從臥室至廁所的動線可以裝設足部照明。

居住環境的整備

一般上肢的骨折,治癒後去除石膏,關節的活動域在改善後,於日常生活中不會產生多大障礙。但如果是股骨頸骨折的話,就易産生日常生活中較大的不便,出院後的行動須聽從物理治療師的指導及建議。具體須確認的是:有無(骨折側)胯下關節、膝關節的活動域限制,骨折程度、肌肉、疼痛程度丶行走能力(戶內、戶外)、步行時是否需要使用輔具、骨折側的單腳站立能力等。

高齡者的骨折大多都是因摔倒而引起,其原因不外乎地板材質、電器製品的電線、高低差、光線不足、刺眼丶寒冷等等。因此在評估居住環境時,須仔細檢査日常生活中會使之摔倒的因素,給予提醒與忠告,並加以改善。

 

About the Author

林 子鏗地區:台北市 職業:室內設計師 公司:林氏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簡介:台灣首位擁有日本『福祉住環境コーディネーター』2級資格的林子鏗設計師推廣源自日本的『福祉住環境Coordinator』概念,從少子高齡化社會、銀髮族住宅、長照住居環境、無障礙空間、通用設計的『全齡住居空間環境』的軟硬體相關設計網站。

View all posts by 林 子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