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老化與壽命的關係
老化是指人類從出生開始到成長期、成熟期,一般高點為30歲,此後隨著神經功能、心功能、呼吸功能、腎功能、運動功能等功能的下降,身心功能衰退到死亡的人生後半段歷程。
老化現象的4個特性
1. 廣泛性ー老化與死亡對任何物種無ㄧ例外,是無法避免的過程。
2. 內源性ー生物的體內已被編程著老化因素。
3. 進展性ー老化隨著歲月而進展,是無法恢復、不可逆的變化。老化現象與病症的差異在於進展性的有無。例如,常見於高齡者的骨質酥鬆症可以經由運動或藥物來改善,是具有可逆性的病症;但是、臉部的皺紋、掉髮等則為不可逆的進展,故為老化現象。
4. 退化性(惡性)ー老化會引發身體各種的退化。比如,骨骼因老化引發骨刺,壓迫神經產生疼痛;過度曝曬紫外線,受到輻射傷害等,加速了老化而易引發癌症。
老化的進展致使身心功能衰退,身體無法持續應付外部環境的變化,最終進入生命的終點。
「老化」與「壽命」的差別
相對於老化,壽命是指從出生到死亡的時間。依據日本健康科學大學前校長折茂肇於2000年對日本國內高齡者步行速度、行動能力指標、自主功能、腦、冠狀動脈硬化度等等的調查結果,相較於1980~1990年間高齡者的歲數,有10歲之差的年輕化。依此結果來看,所謂高齡者應該不是以65歲以上為識別,而是以75歲以上來識別較為恰當。
隨著老化的進展,死亡率也跟著升高。因此該物種平均壽命及最大壽命可拿來作為老化速度的度量。日本1947年男性的平均壽命為50.06歲,女性為53.96歲(1940年代初台灣男女平均各為41.6歲和46.6歲(註))。2013年男性為80.21歲,女性為86.61歲(2014年台灣男女平均各為76.72歲和83.19歲(註)),平均壽命大約延長了30歲。由此可見老化的遲緩與壽命的延伸是有相當的關聯性。
20世紀末(日本)80~90%的人可以活到70~80歲,進入80歲存活率就有下降的傾向。因此,最近的趨勢是每個人都開始能享受80歲的人生旅途。雖然在這種高存活率的趨勢下,老化的速度延緩了,樂活長壽的高齡者越來越多,並不代表壽命是可以無限延伸的,90歲應是人類平均壽命的臨界點。
註:資料參考薛承泰先生著作《台灣人口大震盪》(2016,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