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研究,跌倒是台灣地區老人意外傷害的第二大死因,約有三分之一的老年跌倒與環境因素有關,而其中70%以上的老年跌倒發生日常所熟悉的家中。家,雖然是人們心靈的堡壘,卻也處處潛藏危機。
在家裡因上下樓梯或踢到門檻而摔倒,一般都會覺得是自己不注意,很少會意識到這些可能是居住環境的問題。如果你詢問身心機能已漸漸退化的高齡者,現在的居住環境有甚麼不方便的地方,大部分會得到「不覺得」或者是「沒特別感覺」這類的回答。但實際上去檢視這些高齡者日常生活的行為時,會發現例如: 從椅子站起來會扶著桌子,從馬桶站起來會扶著牆壁或毛巾架等動作,這種種動作都是因為下肢的退化,而需借由上肢來維持身體的平衡。一旦察覺有這些行為動作時,就必須早點考慮是否應裝設扶手或握把。
高齡者室內活動空間的考量
照顧高齡者時,因照護者難免需要側身移位的關係,走廊的幅寬至少要有1人半以上為佳。再者,雖然近年來市面上已有針對廁所、浴室等小空間所開發的輪椅及移動式吊具的輔具,但對於使用頻率較高者,難免還是會有窒礙難用之處。因此對於這些空間,需要考量是否有必要加以適當修改。
居住空間的改造與輔具的關聯性考量
改造符合身體狀況的居住空間時,有時需要合併輔具一起考量。為了讓輔具在使用時能發揮其應有的效果,不會產生任何問題,消除地面的高低差,以及確保使用輔具時有足夠的活動空間,都是必要的。
因此,當有改造居住空間環境的需求時,須先確認當事人的身體狀況及生活行為,再來判斷是需要調整居住環境,還是只要導入輔具,或者是兩者都有必要。
例如,從輪椅移位到浴缸,是以內部改裝的方式施作有浴缸邊座,還是利用輔具的移位墊即可呢?這裡除了需檢討考量居住空間的現有條件外,也要衡量經費問題。
全齡居住空間環境的花費與維護保養
營造一個能提供高齡者安全性、便利性的理想居住空間,少不了需要一定的花費。又因為居住空間的改造內容會因輔具的不同而有差異,當事人及家庭成員須了解有哪些必要的花費,同時應充分檢討包含導入輔具在內的費用。
另一方面,在擬定費用時,也可多利用政府單位及自治團體提供的福利補助措施,並納入預算的考量。
如同經費考量一樣,即使把居住空間改造得合宜,但若維護費用居高不下,或保養不易的話,就不能說是一個適宜的居住空間環境改造方案,特別是該居住環境的居住者只有高齡者的狀況下。因此在考量所需經費的同時,也要檢討相關設計及輔具是否易於維護及保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