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

文章發布時間: 2015-03-18

失智症在日本稱為「認知症」,是指在成年時期出現記憶力減退、判斷力減弱的智能障礙而言。這種漸進性障礙的患者,要在社會活動及日常生活中,維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品質,確實相當不易。

導致失智症的原因,有各種腦部及身體疾病。最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為阿茲海默氏症及腦血管性失智症,其症狀為:徘徊、異食、夜間譫妄、激動、暴力等行為。當這些現象出現在高齡者身上時,一般稱之為老人失智症。

 

失智症患者居住環境的調整與改造

失智症患者由於對危險的判斷力及注意力等能力下降,容易發生摔倒、徘徊等行為而造成身體受傷,或因用火不善而導致火災、一氧化碳中毒,或是因異常飲食行為而食物中毒等。

一旦碰到危險,不只生命會遭受威脅,也可能因為骨折產生的2次傷害,讓生活品質更形下降。

要防止此類危險事故的發生,只靠當事人自身的判斷是很困難的。出於安全考量,老人失智症患者的居住環境往往被限制在一定的範圍內,所以更需要身邊的人給予溫馨的關注。為了不讓患者被疏忽被孤立,事先預防意外的發生、落實居住環境的調整及改造,讓家族成員的視線能時時看照著患者,對於保護老人失智症患者的生命、安全是相當必要的。

 

防範老人失智症摔倒的環境考量

老人失智症患者因為對危險性判斷的障礙、視力減退及身體靈活度變差等因素,提高了摔跤、跌倒的機率。又因為多數的高齡者骨質鈣量下降,一旦跌倒,很容易連帶發生骨折的情況。因此為了防範摔跤,建構一個安全的居住空間是首要之務。

防範老人失智症摔倒之措施
設置安全的移動裝置 ●裝設扶手(樓梯、廁所、浴室、玄關等)
排除會絆倒、勾到的物品 ●排除高低差、電器電線不放在行走動線內
●儘量不使用延長線,經常清理居住環境
地板不放置易滑倒的物品,身上不著易滑脫物品 ●避免穿著會纏繞足部的衣著
●不穿著易滑的拖鞋、襪子
●在地毯之類鋪物下面,放置止滑墊
●留意地板上的水漬,不再地板上放置報章紙類
易發生滑倒處裝設扶手及止滑裝置 ●廁所、浴室內裝設扶手
●浴缸內及淋洗處鋪設止滑膠墊
●樓梯裝設止滑裝置,木地板保養使用止滑性水蠟
充足的照明 ●寢室內設置夜燈,廁所裝設夜間用照明
●樓梯、走廊處裝設足部燈

防範摔倒的根本之道,是在居住環境裡排除容易造成絆倒、滑倒危險的事物。為了保障移動時的安全,有必要設置同運動功能障礙者一樣的扶手環境。

要記得充足的照明也是防範摔倒、跌倒的要件。因多數高齡者都有視力障礙(老花眼、白內障)問題,在昏暗的環境中特別容易摔倒。而當發生摔倒時,因身體不能移動,也可預先準備緊急呼叫鈕。

 

老人失智症在居住環境發生危險意外的因應之道

不少危險的意外都發生在家裡,例如火災、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外傷等。因此更需注意老人失智症患者因安全判斷力的退化,也相對提高意外發生的可能。但也不能因為怕發生危險,過於呵護他們,讓生活因缺乏激勵事物而變得單調。

並不是所有老人失智症患者都會喪失安全判斷的能力,但還是需要考量到其獨自打理生活時,仍可能處於危險性中,家人如能陪伴一起打理,給予激勵,讓生活更增添趣味。

住居內危險事物的處理及防災方式
瓦斯外漏 ●關閉瓦斯考克,裝置瓦斯偵測警報器
火災、燙傷 ●關閉瓦斯考克
●火柴、打火機、可燃性液體等會引發起火的物品收妥
●裝設偵煙器、自動滅火器、火災警報器等
●水溫(熱水器溫度設定在40度左右)
●使用低溫混合龍頭
●避免患者操作電毯、電熱蚊香
●衣著質料使用難燃材質
●避免患者獨自抽菸,菸灰缸內放水
●垃圾桶採用金屬製
●一起做菜
●採用電磁爐
吃到有危險性的東西(藥物、清潔劑、腐敗食物、菸蒂等) ●不放在可視範圍內,用鎖保管
●經常檢查冰箱,丟棄過期及腐敗食品
會傷害身體的物品(刀具類) ●不放在可視範圍內,用鎖保管

 

失智症患者徘徊行為的因應之道

失智症患者的徘徊行為,是居家看護中較難以處理的行為問題之一。失智症患者因為有定向障礙的問題,會因為失去方向感而迷路。徘徊症狀雖然不是持續性的,但是會帶給家族成員的極大的心理負擔,擔心一不留意,患者就可能走失而發生意外。

1. 徘徊的狀況

◆因散步而迷路。

◆迷失在不熟悉的場所。
◆走失在特定場所(家裡、友人家、公園等)。
◆家裡沒人時自行外出而走失。
◆突然擅自外出。
◆因一時的躁動、激動跑出去。

2. 具體的應對方法

◆與之對話,使他分心,讓他忘記想要外出之事。
(以患者喜歡的食物或事物轉移、或短暫陪伴患者後再一起去買東西等)。
◆門口貼上可以阻擋患者外出的詞句貼文。
◆裝設感應系統,在患者出去時發出警告。
◆不得已時,在提供足夠活動空間的情況下,把大門或房門上鎖。
(在患者不易查覺的情況下,裝設雙重鎖,特別在晚上更需注意上鎖)
◆為了滿足外出的需求,於固定時間陪伴出外散步。
◆對於患者本人想去的場所,找適當的時候帶患者去,以滿足其需求。

3. 走失時的因應

◆準備走失時的身分識別卡
(縫在衣服上,帶寫有名字等聯絡資料的掛件,在口袋、皮包內放置名字等聯絡資料,或其他可讓周遭民眾能識別的標誌)。

 

失智症患者失禁及污穢行為的居家環境對策

為了防止在共同生活的居住空間裡,因失智症患者大小便失禁、不衛生的污穢行為,讓環境產生惡臭等問題,帶給家人沉重的壓力和負擔,營造一個共同生活的舒適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使用易於處理失禁的地板材料,設置清理污穢物的清洗區等。

1. 失禁行為

在玄關、走廊、房間一隅、浴室等處大小便。
避免患者錯認廁所的對策:
◆放置攜帶式便器、小便用尿壺。
◆設置讓患者不想大小便的標誌、記號。

2. 找到廁所的對策

◆設置廁所引導記號。

3. 污穢行為

◆攪拌馬桶。
◆用手掏取馬桶內的污穢物。
◆如廁後想自行處理卻越處理越糟,或根本不知如何處理。
◆把尿布、捲筒式衛生紙、拖鞋等物品丟入馬桶,造成馬桶堵塞。

4. 污穢行為對策

◆預知患者如廁時間做好照護。

5. 具體污穢行為的對策

◆把捲筒式衛生紙換成抽取式衛生紙。
◆不在廁所內放置易流入馬桶的物品。
◆排泄後能自動感應沖洗的馬桶。

 

失智症患者破壞物品、胡鬧行為的因應之道

雖然不是有意,但失智症患者經常發生弄壞物品、或打算整理物品卻變成攪弄的行為,患者有可能將重要物品弄失,或因此弄傷自己。因此應把重要物品如存摺、卡類、印章、貴重金屬類等收藏好,避免被患者翻弄遺失,或拿到廁所沖掉,應在有排水口的地方裝設過濾網。又考量到患者本身的安全,應把尖銳物、剪刀、刀具等危險物品收藏到不易拿取的地方。應趁患者不在的時候,尋找能確切收藏的地方。插座加裝安全蓋,垃圾桶採用手不易伸入的設計,玻璃窗採用安全玻璃,萬一破壞也不易產生傷害。

 

失智症患者對居住環境產生幻覺、混淆的因應之道

因為居住環境可能引發失智症者的幻覺及混淆,所以應更貼心整備。

1. 昏暗光影下產生幻覺

◆調整適當的照明度。
◆照明度不夠時會難以分別事物。
◆避免太過刺眼的亮度。

2. 污跡看成是蟲等的幻覺

◆清除牆壁、床被的污跡。

3. 居家物品未清理(是造成患者記不起物品存放位置的原因,可能引發被害妄想)

◆不要一次將所有物品全部清理好,會更引發混亂。
◆不讓物品一直累積,應一點一點清理好。

4. 無法分辨現實

◆牆壁、床被選擇素色會比有花紋好。
◆不改變傢具擺設。
◆不讓患者觀看電視的暴力及驚悚片,容易使其受到驚嚇。
◆患者可能在鏡子裡看到自己而感到困惑,應把鏡子遮蓋或拿掉。

5. 視覺障礙引發的混淆

◆床與牆壁的顏色使用對比色。
◆床的顏色使用素色。
◆廁所、浴室的門上裝設明亮的記號、標誌。

 

改造能刺激失智症患者智能的居住環境

高齡失智症患者往往因為智能的退化及自發能力的退化,會有逐漸遠離智能刺激的問題。因此改造一個能刺激患者智能的居住環境,以預防或延緩失智症,不失為可行的方式。

1. 營造時空的感受

◆有大字體的時鐘、可翻頁的日曆,準備季節性的花卉、食物、報紙、雜誌;及引發昔日回憶的物品。
◆擺設相簿、照片,讓患者與友人聊天。
◆製作昔日的料理、使用以前的用具。

2. 視覺的刺激

◆擺設畫作、照片。
◆植栽、擺設花卉。

3. 可激勵患者的人事物

◆小孩、種菜、庭園造景、寵物。

About the Author

林 子鏗地區:台北市 職業:室內設計師 公司:林氏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簡介:台灣首位擁有日本『福祉住環境コーディネーター』2級資格的林子鏗設計師推廣源自日本的『福祉住環境Coordinator』概念,從少子高齡化社會、銀髮族住宅、長照住居環境、無障礙空間、通用設計的『全齡住居空間環境』的軟硬體相關設計網站。

View all posts by 林 子鏗